- 相關(guān)推薦
2023年經(jīng)典佛語的語錄大集合56條
當(dāng)我們處于順境的時候,不應(yīng)該得意忘形、心存僥幸,而應(yīng)該懷有感恩之心;當(dāng)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應(yīng)該灰心喪氣、怨天尤人,而應(yīng)該懷有懺悔之心。以下是小編給各位讀者分享的佛語的語錄56條,一起來看一下吧。
1、幸福是什么?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種答案。在需要時及時得到是幸福,失而復(fù)得也是幸福。珍惜得到的一切,珍惜擁有的一切,感恩生活,幸福就是此時此刻。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谷的豐登。感恩生活,萬事隨緣,自然海闊天空,風(fēng)輕云淡。
2、性無有異,用則不同。在迷為識,在悟為智。順理為悟,順事為迷。迷則迷自本心,悟則悟自本心。一悟永悟,不復(fù)更迷。一《馬祖》
3、當(dāng)下之交通,縱橫四方,汽車、飛機(jī)令今人所能到達(dá)之范圍,遠(yuǎn)超古人。身行于遼闊之地,卻有人在二六時中只計較個人利害,視他者為地獄,步步都有自設(shè)的關(guān)卡。當(dāng)凈其意、遠(yuǎn)離妄想,心才能所向無礙才能遼闊。遼闊之地,草木榮枯、云聚云散,無不是生機(jī)之相。
4、名聲并沒有那么重要,但有些人覺得一生無名是很窩囊的事,這其實是看不開的一種表現(xiàn)。再大的名聲、再高的權(quán)位,最終也會成為過眼煙云,有什么好計較的呢?真正能夠長久的名聲,是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倘若只是因為有了一點名氣就沾沾自喜,這樣的人最終很可能會被聲名所累。
5、[禪悟人生]春天,不是季節(jié),而是內(nèi)心;生命,不是身體,而是心性;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恒;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懷;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氣;風(fēng)雨,不是天象,而是錘煉;滄桑,不是自然,而是經(jīng)歷;幸福,不是狀態(tài),而是感受。
6、佛說:"人往高處走,其實高處不勝寒;水往低處流,其實低處納百川。"
7、如今很多人不遵守因果規(guī)則,追逐名利、無惡不作。這時我們應(yīng)修持忍辱,感激他人對我們的傷害。《金剛經(jīng)》中的忍辱仙人,遭受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大苦難,他不但絲毫沒有嗔恨心,反而對國王生大慈悲心說:"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因為你是我最大的恩人,沒有你,就不能成就我的忍辱波羅蜜。"這是忍辱的力量。
8、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佛家看來,苦是人生的增上緣,不經(jīng)過苦讀、苦修、苦練、苦習(xí),就不能成功。吃苦,是走向成功必經(jīng)的路程,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經(jīng)受苦的磨礪。
9、人性本明,為物欲情塵知所昏蔽,故于日用而不自知,故日:性相近,習(xí)相遠(yuǎn)也!逗┥嚼先藟粲稳
10、山川秀麗的林泉一旦過于留戀,就會把幽境勝景變成庸俗喧囂的鬧區(qū);琴棋書畫本來是騷人墨客的一種高雅趣味,可是一產(chǎn)生貪戀的念頭,就會把風(fēng)雅的事變得俗不可耐。一個人快樂與否,關(guān)鍵取決于心靈的態(tài)度。只要心地純潔,靈魂無紛擾,即使置身人欲橫流的花花世界,也能建立自己內(nèi)心快樂的仙境。
11、真正的環(huán)保,是愛山、愛海,愛惜一切萬物。
12、或許有人會問:食品安全問題和文化危機(jī)扯得上關(guān)系嗎?扯 不扯得上關(guān)系大家都不要匆忙下結(jié)論,結(jié)論就隱藏在現(xiàn)象之中,扯不 扯它就在那里。文化對人的精神有著深刻的影響,人們的行為舉止和 道德選擇無不被文化左右,文化缺失往往讓人無所適從,自覺和不自 覺地滑向貪婪和欲望的深淵,使人變得極度自私冷漠。
13、時間用過以后有成果,即"夠用";用很多時間卻無所得,即"不夠用’’。
14、人人都想"擁有",但問題在于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填飽了肚子,又求珍饈;娶了嬌妻,又妄想求得美妾;有了房舍,又求華廈:謀得一職,又求升官;得到千錢,又求萬金……寶貴的一生就在無止境地追求"擁有"中苦惱地度過了。
15、現(xiàn)代人終日忙碌卻不知為何而忙。
16、《格言寶藏論》上說:"智者學(xué)時即困苦,貪樂安住不成名,貪圖微小 逸樂者,彼將不會得大樂。"世人應(yīng)把貪戀榮華富貴的心用來貪戀于道, 不放逸、不懈怠,六根不貪著六塵,一心辦道。所謂"粗茶淡飯,處處 好"。不沉湎于放逸,不貪戀感官的享受,具有熱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 可獲得大安樂。
17、學(xué)佛人不要以消極的心態(tài),為逃避責(zé)任與現(xiàn)實而選擇修行,而是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愿意追求生命的覺醒之道而選擇修行,畢竟在這一過程中,充滿愛心與內(nèi)心的覺悟是最大的收獲。
18、歲月雖然帶走了你青春的足跡,何必在意當(dāng)年青春的美麗,只要你能夠坦蕩地面對血與淚的洗禮,直面去看待人生,無私地品味天地滄桑,正確品味自己生命中的禪唱。正確擁有自在的自己,整個世界都是你的傀儡。
19、鏡子,是用來鑒照物體影像的;但必須鏡、物相離,方能清澈映照。如若物體貼鏡或塵封鏡面,即使是明鏡清影,亦難映照境物。人之"心思"如鏡,欲求得智慧、明辨事理,亦須遠(yuǎn)離人我是非煩惱;此即是"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人心如一面鏡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因塵世懵懂、浮塵所染而面目全非。
20、金錢壓低了許多高貴的頭顱,格調(diào)當(dāng)下也很容易被收買。
21、擁有了善良,即使穿梭于喧嘩的車水馬龍之間,也能體會來自心底的那份寧靜。當(dāng)歲月漸漸沉淀出斑駁的顏色,善良的馨香卻始終如一地慰藉著人們的心靈。善良讓人感到天地之廣,世界之大,感到前途光明,心地踏實,安全溫馨,善良是讓人靠岸的港灣。
22、慢心自恃的人,往往會高夸對經(jīng)文理解的重要,而輕視什么也不懂、只會一句一句念佛的人。這是因為,思維分別念的"理解"是他的長處,而絕思絕議的念佛正暴露出他的短處,為了揚長避短,故作如是說。
23、具有上品之信心者,會得到三寶之上等的悲憫與加持;具有中品之信心者,會得到三寶之中等的悲憫與加持;具有下品之信心者,會得到三寶之下等的悲憫與加持;根本沒有信心之人,得不到三寶之絲毫的悲憫與加持。
24、既決定付出,就別圖回報,這樣,在你付出的同時就已獲得 了回報。這種回報叫愉悅。
25、一個人如果從年輕時就有信仰,老來自己可以看經(jīng)、念佛、禪坐,養(yǎng)成在生活中以佛為伴,以法為用,以僧為友,則老來不但不會孤單寂寞,甚至可以活得怡然自得、豐富多采。
26、若一個人很小氣,那他(她)一定愛精打細(xì)算,很少亂花錢,能夠為家里節(jié)省開支。
27、人從出生到死亡,不過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在生命的過程中,如果你只想做一個守財奴,那么賺再多的錢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錢財只是暫時聚集在你這里的一堆數(shù)字,你死后不知又會成為誰的枷鎖。不如拿去幫助別人,換取世間更多的溫暖。
28、多少個五百年,我曾游離于離恨天外,為你撐一盞燈,燃亮赤瑕宮的經(jīng)卷;食一粒蜜青果,為你吐一絲梵香,溫馨赤瑕宮里的金縷玉帳;也曾飲一口灌愁水,為你參悟一層禪心,撲滅了赤瑕宮里的明火。多少個五百年,尋你至人間煙火,深居瀟湘館,修竹擁翠。心行千年。
29、花半開最美,情留白最濃,懂得給生命留白,亦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30、財富需要施舍出去,幫助他人,同時也需要愛惜。愛惜是不奢侈,不濫用,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財富。只有愛惜,才能讓財富源源不斷,幫助更多的人。
31、風(fēng)敲著玻璃窗,觸及不到窗欄的紫色風(fēng)鈴,窗外,纏繞著落葉的氣息,窗內(nèi),靜坐如禪,默數(shù)從指間滑落的時光,誰曾與我一起收集了陽光的味道?喜歡冬眠的女人,將心靈的記事本也裝進(jìn)冬眠的背包,然后,再找一個暖暖的畫面做封面,遇見那些關(guān)于情感的花言蕊語,上演一場華美的邂逅。
32、有一句話說得好:觀念決定行為。人的意念活動雖然隱晦難明,別人看不見,卻是行為的指南針,身業(yè)、口業(yè)的造作,無不與意業(yè)有關(guān)。所以,應(yīng)該好好守護(hù)自己的意念,多往好處想,別讓邪思妄念爬上心頭。
33、當(dāng)今科學(xué)只是為人類欲望服務(wù)的,發(fā)展得越快人類付出的代價就越大。古人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們有聰明才智,也只是點到為止,從來不會把它推到極致。奇技淫巧,方便出下流!
34、智富禪語一切聚合離散都是因緣和合,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暫時的,如白駒過隙,光陰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時行善積德,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吾們才不會空過此生,就會在此生此世種下好因,將來有個好的結(jié)果。
35、我們?yōu)槭裁匆雎牸澎o?在寂靜的無聲之聲當(dāng)中,就是要找回自己、看到自己。禪修的目的,就是讓你了解自己。所以,請靜靜地聆聽,慢慢地接近自己,很貼切地跟自己在一起,透過這種修寂靜的方式,聽無聲之聲,你將會見到真實的自己。
36、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像那個年輕人一樣,遇到一點有困難的事情,就 開始灰心喪氣,迷茫失望.懷疑自己。其實,命運就在自己的手中,你只 有自立自強(qiáng),遇到困難不失望,不一味地依賴別人,才能贏得尊嚴(yán)和 成功。
37、做人行事當(dāng)論是非,不論利害?嫌谏峒簽槿说娜,為正義、為真理,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想法,服務(wù)大眾、造福人類,這樣的人才堪稱品德高尚。
38、以上課的精神,學(xué)習(xí)人生的真實。
39、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一切為心造,無心自解脫。佛曰: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言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40、忍辱是一種智慧,明白事情的因果和真相。懦弱是膽小,軟弱,怕事,不敢面對。忍辱和懦弱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在于內(nèi)心的境界上,忍辱是一種大悲,不為自己求安樂,為了更高的目標(biāo),懦弱是人心的執(zhí)著和陰暗處,自己不敢面對,本質(zhì)是一種我執(zhí)和自私,為了自己的利益。
41、一切世間欲,非一人不厭,所有有危害,云何自喪己?一切諸眾流,悉皆歸于海,不以為滿足,所受不厭爾。—《佛說生經(jīng)》
42、佛教不是樂觀,不是悲觀,而是中觀。所謂中觀,就是如實的觀照世間的實相,真誠地面對,不自欺,不逃避。放下不是放棄。放下是指放下內(nèi)心的執(zhí)著,并不排斥現(xiàn)實中正當(dāng)?shù)呐。佛教從來沒有教我們逃避現(xiàn)在,而是讓我們勇敢地接受人生、超越人生,戰(zhàn)勝生命中的一切煩惱和痛苦。
43、淡淡的雨幕纖柔飄渺朦朧了一方古香墨韻聆聽屋檐上滑落的滴答細(xì)語殷殷切切如同一泓清泉在心中搖,那是一條安靜的路,那是一朵溫婉的花,光陰與流水,花開花落,風(fēng)起云涌,多少前塵舊事,多少妖嬈與繁華,深深纏綿在歲月深處。
44、快樂其實很簡單,只要用心去體會,便會發(fā)現(xiàn)處處都是慷喜。學(xué)會給自己一個快樂的心情吧,用快樂去闡釋工作,人生就遠(yuǎn)離了悵恨煩惱;用柔情去打磨日子,歲月將贈予我們無比豐厚的回饋。
45、"貪"會帶給人一時快樂,結(jié)局卻是無盡麻煩;"嗔"能讓人瞬間壓倒對方,卻會埋下無窮禍患;這二者都來自"癡",由于不明道理,所以不懂取舍。
46、看一個人的能力大小,要看他經(jīng)常修善做得好不好,才能知道他的能力會有多大。
47、修行人,不能自己毀滅自己。盡管善業(yè)寥寥無幾,惡業(yè)如數(shù)家珍;終日活在惡報之中,仍不能縱容自己。人身猶如如意寶,不可荒廢。
48、佛法給我們的是信心,給我們的是力量,讓我們更好地、清楚地活在這個世間。
49、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本從化身生凈性,凈性常在化身中。
50、修行要在動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來閉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儀中,以戒定慧三學(xué),除貪嗔癡三毒,收攝六根如牧牛一樣,不許它犯人苗稼。
51、我們大部分的生命都浪費在文字語言的捉摸上。
52、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佛說∶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shù)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擁有它的資格。
53、悲心的特質(zhì)是促使他人解除痛苦。它的作用是不忍心他人痛苦。它所顯露出來的是仁慈與憐憫。
54、若勤精進(jìn),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dāng)勤精進(jìn)。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shù)數(shù)懈廢,譬如鉆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
55、不要回憶過去,不要迎接未來,也不要執(zhí)著現(xiàn)在。
56、底事分明在己躬,不須向外問窮通。但能角處回光照,莫被塵勞困主公。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佛語的語錄56條】相關(guān)文章:
佛語錄大全08-19
佛語的語錄49條09-23
佛語的語錄40條03-29
佛語的語錄46句12-07
經(jīng)典佛語的語錄38條03-14
佛語的語錄39句12-18
精選佛語的語錄35句03-13
精選佛語的語錄49句11-12
精選佛語的語錄45句01-02
經(jīng)典佛語的語錄30條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