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國工匠》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1
最近我觀看了一部叫《大國工匠》的紀錄片,感受頗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理想不是成為自由自在的大學生,不是成為資歷深的研究生,也不是成為一位知識淵博的博士,他們是追求著事業(yè)技能的完美和極致,他們是一群平凡而普通的勞動者,但他們有不平凡的精神。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殷瓦板像牛皮紙一樣薄,一條LN6船上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一個針眼大小的漏洞,都有可能帶來致命的后果。張冬偉是一名焊接技術工,他的焊接不但質(zhì)量百分之百有保障,外觀上也完美無缺。焊接時摩擦出的大光對眼睛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嚴重的能導致失明,并且焊接時散發(fā)出的有毒氣體對身體危害非常大,由此可知,知道煉成這樣的技術談何容易,。
張冬偉青年時就在工廠做事,那時他就下定決心在焊接技術上一定要超過師傅。和張冬偉同時進工廠工作的人很多,但最后都覺得很苦很累而離開了,只剩下張冬偉一人。當有人問張冬偉為什么能堅持下來,他回答說:“現(xiàn)在能吃苦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焊接技術工是我喜歡做的.事,而自己喜歡做的事就一定要有耐心做下去,把自己這門技術傳給那些學技的人,能提高國家的技術,也能為國家盡一份自己的力量,這樣中國才能發(fā)展!笔聦嵶C明,張冬偉成為了國家頂級技工,成為了一個領域不可多得的人才。正因為他腳踏實地,不怕苦,不怕累,熱愛自己的職業(yè),盡職盡責,精益求精,才成就了一番事業(yè)。
有這么一個人,他的一雙手讓兩個平面嚴絲縫合,用一扳手能使螺絲間隙小于1毫米,憑著這兩項絕技,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他就是國家工程首席鉗工——管延安。
一節(jié)沉管長180米,寬35米,高11.4米,重量八萬噸,相當于八萬輛小車兩節(jié)的重量,這么重的東西下沉到四五十米的深海中與另一根對接,誤差要以毫米計算。誤差以毫米計算可想而知難度是多么巨大,為了訓練自己的手感,干活的時候,管延安很少戴手套,甚至吃飯,睡覺都想著怎樣零誤差完成對接,管延安怎能這么牛!
張冬偉,管延安給我們展示了一種人生態(tài)度:執(zhí)著、堅守、精益求精、一絲不茍。他們對自己職業(yè)極致完美的追求,他們鍥而不舍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這正是技術工人的追求,給我們塑造了當代中國人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群體形象。
我要向他們學習,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學好,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自己堅持自己的理想,學習匠人追求極致和完美的精神,就有成功的可能性。
我知道,努力了不一定會成功,但是如果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雖然我們不能像明星一樣在舞臺上光彩絢麗,也不能像這偉大的首席職業(yè)技工,擁有高超精湛的技術,但我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做最好的自己、超越自己,不斷進取,學習匠人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精益求精的精神。
有匠心,就一定能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有匠心,中國就能飛得更高,中國就會越來越富強,國家技術也會不斷提高。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2
20xx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陳兆海26年工作在測量一線,他先后參與修建了我國首座30萬噸級礦石碼頭、首座航母船塢、首座雙層地錨式懸索橋等多個國家重點工程。他執(zhí)著專注、勇于創(chuàng)新,練就了一雙慧眼和一雙巧手,以追求極致的匠人匠心,為大國工程建設保駕護航。
將陳兆海的事跡反復觀看多遍后,再次深刻領會了什么是“釘子精神”、什么是“舍小家為大家”、什么是“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默默負重前行”,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形象讓我想起路遙所言“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斗!
苦練技術:面壁十年圖破壁
為了能在海況復雜的環(huán)境中精準測量,得到厘米級、毫米級的數(shù)據(jù),為了能比儀器還要精確,為了能讓堪比航母的海底隧道沉管在10厘米的誤差內(nèi)一次對接成功,陳兆海練了十年的技術,因為經(jīng)常瞇著左眼,導致左眼比右眼小,這其中的辛勞能感同身受否?
碼頭建設:紙上得來終覺淺
在參加建設30萬噸級礦石碼頭時,先進的測量儀器沒有經(jīng)受住惡劣環(huán)境的考驗,測量得到的數(shù)據(jù)頻頻出錯,一再返工,工程進度受挫。陳兆?嗨贾邢肫鹆藗鹘y(tǒng)測量法:打水砣,提著40多斤的`水砣,隔著30多米繩子和海水,在跑動中去感知海底地況,在水砣觸及海底淤泥尚未陷入淤泥的那2、3秒內(nèi)讀出數(shù)據(jù),8個多月、上萬個測量點……這種親力親為的求實敬業(yè)精神佩服否?
航母船塢:男兒有淚不輕彈
陳兆海最自豪的工程是航母船塢,國外的工期4—5年,而在外海泊地的首艘航母卻等不了那么久,亟需進入船塢改造,工期只有兩年!陳兆海和伙伴們幾乎24小時駐扎工地,孩子出生時,陳兆海在伙伴們的催促下,穿著滿是油污的工裝去醫(yī)院看了眼孩子,又回到工地繼續(xù)奮戰(zhàn),保證船塢如期竣工!看著靦腆漢子哽咽的講述,觀者潸然淚下否?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喧嘩不止的永遠是自視高貴的一群。作為一個普通的教育人,當以楷模為導向,在崗位上,苦練基本功,勤于鉆研,做一個專業(yè)的教育人,牢記“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賢人精神,牢記“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教育使命,不忘初心,始終如一的在崗位上努力前行,讓每一個孩子獲得良好的教育,為不同的孩子創(chuàng)造不同的學習條件,讓不同的孩子在學習上獲得適合自己的發(fā)展,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你應該在短暫的歲月里,真正活的不負眾愛,若干年后,回望來路,無憾!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3
觀《大國工匠》,我被工匠們的勞動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深深折服。作為青年建設者,一系列故事使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技術的寶貴。
《大國工匠》講述了奮斗在生產(chǎn)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筑夢的故事。他們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yè)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懷著永不滿足的“匠人精神”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傳奇”。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勤奮勞動、誠實勞動、熱愛勞動,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chuàng)造出不平凡的業(yè)績甚至會有奇跡的發(fā)生。這些勞動者,之所以成為大國工匠,就是因為他們尊重勞動、堅守勞動、視職責為生命。在他們眼眼中只有精益求精,沒有“差不多”,他們當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xiàn)一絲失誤,也有人能把精度控制在頭發(fā)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等,這就是那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匠人精神,讓人不由折服這些“大國工匠”。
《大國工匠》給我們展示了中國工匠的博大情懷和無以倫比的技藝。作為新一代中國鐵建人,更應該學習“大國工匠”的精神,傳承鐵道兵的意志。我們要以他們?yōu)榘駱印柏熑沃赜谀芰Γ庵緞?chuàng)造奇跡”,面對困難,無懼無畏,迎難而上,發(fā)揚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工程、弘揚民族品牌,為國家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更大貢獻。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4
自從南北機車合并以后中國中車股票暴跌,為了振奮民心,大國工匠一詞應運而生。這個成語一是表明中國是大國,二是夸獎技術工人的手藝和敬業(yè)精神。
為什么一定要是大國工匠,而不是大國大師、大國專家呢?因為這年頭大師、專家、教授、學者約等于坑蒙拐騙,造詞者想來想去只有工匠一詞帶有農(nóng)民工進城般的質(zhì)樸,沒人會拿這個頭銜去騙吃騙喝,所以最后決定用大國工匠。
說到中國最有名的工匠那非魯班莫屬。魯班原名叫公輸班,祖上幾輩都是木匠,自從魯班繼承了父輩的衣缽后勤奮鉆研,發(fā)明了鋸、刨子、墨斗、曲尺等一大批工具。但當時是戰(zhàn)國時期,天天都在打仗,今天剛建起的'房子,明天一把火就燒沒了。這就好比在爽朗的女生面前耍心計,在豪邁的女生面前裝純情,注定成功的機率都不高。
終于有一天魯班開竅了,既然天天打仗,那么索性就為打仗服務好了。于是到了喜歡打仗的宋國推銷自己的攻城工具,而這些產(chǎn)品富有很大的時代意義,肯定備受賞識,宋國決定訂購一批。但魯班剛跟宋王簽完合同墨子打著和平的旗號就出現(xiàn)了,兩人都是木匠出身,互相看不順眼,且墨子又是來砸他生意的,魯班哪里肯讓,九設圍城與墨子較量。
結果呢,魯班輸了個稀碎,宋王一看這丫的靠不住,趕緊退貨。魯班為人心胸比較寬廣,不去計較輸贏,專心向墨子請教,并很快接受了墨子主張制造實用的生產(chǎn)工具,反對為戰(zhàn)爭制造武器的思想。墨子是當時很有名的思想家,魯班發(fā)明的工具因為貼上了墨家制造的標簽頓時銷量暴增,魯班本人也名氣大噪,成了木匠的祖師爺。到了現(xiàn)在,經(jīng)過幾千年的包裝,都成了木匠的代名詞。
班門弄斧和關公面前耍大刀同是形容在行家面前賣弄手段,為什么不稱關公是大國工匠呢?因為在魯班面前你只是丟點臉面,而在關公面前你丟點的就是腦袋。
亂紅飛過千秋去,一拍兩散雞蛋黃,哪怕當不成大國工匠,也要為社會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哪怕逢賭必輸,也要胸襟寬廣。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5
昨日晚上,班主任組織我們?nèi)嗤瑢W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系列片《大國工匠》,看后感觸頗深。
大國工匠,匠心筑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xiàn)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fā)絲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藝術創(chuàng)造著中國史上的一個個奇跡,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對專業(yè)執(zhí)著,甚至是癡迷。
大國工匠中各個崗位上的高級技工,生產(chǎn)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zhì)量要求十分高的產(chǎn)品。如果0.1%的質(zhì)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脫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保證質(zhì)量在他們的眼里已經(jīng)習從為常。成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國經(jīng)濟經(jīng)過三十年的飛速發(fā)展。經(jīng)濟總質(zhì)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nèi)杖找挂辜影嗉狱c,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斗。
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從事火箭發(fā)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東北哈汽輪機場大型機車換熱器的生產(chǎn)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借著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和反復摸索使壓了生產(chǎn)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chǎn)品順利交付。
此刻的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們奮斗的目標,爭做國家的棟梁,我不是制造業(yè)專業(yè),而是烹飪專業(yè)學生,我們需要不斷的理解烹飪藝術的學習。烹飪不難,但做好不易,烹飪操作技巧確實很難掌握,專業(yè)教師對我也十分的關心重視。學習雖然是辛苦的,環(huán)境也熱,但苦中有樂,每當我學會了一道菜肴,聽到教師和同學們的贊揚,便會十分的開心與自豪,可是還是會有很多不足,很多的細節(jié)是需要裝飾的。不能安于現(xiàn)狀,要越來越精,掌握更多的技巧,突破一個個難點,用時間用心去練習。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今社會高手如云,而我,也要確立自我的目標,我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去提高,更上一層樓!
在那里,這篇觀后感也差不多落入尾聲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動才僅僅開始。此刻我要做的是,邁出艱難的一步,朝著技能競賽的目標前進,要以滿腔的熱情去獲取最終的勝利。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6
一個國家的底氣,除了依靠高素質(zhì)高文化的國民之外,還需要一群不畏艱苦、在國家科技技術第一線奮戰(zhàn)的技術工人們。他們也許讀的書并不多,沒有什么高學歷,是走在人群中會被淹沒的普通人,可他們依靠自己出色的技術,為國家?guī)硪还P筆不菲的財富,讓國家日益富強,他們演繹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神奇。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yè),才可望拓展人生價值。
“我們要用大批的技術人才作為支撐,讓享譽全球的.‘中國制造’升級為‘優(yōu)質(zhì)制造’!倍谶@個過程中,代表中國實力的制造工程,其頂級工藝技術確實十分精良,但對于更多的中國制造領域,我們?nèi)匀蝗狈懏敭數(shù)摹爸袊,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礎制造業(yè)優(yōu)質(zhì)技術人才——大國工匠的缺失。
其實說到底,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行業(yè)的工匠,我們都需要工匠精神,我們要向八位大國工匠學習,學習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至死不渝的奮斗目標,爭做國家的棟梁,爭做行業(yè)精英。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7
有一種精神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精心雕琢,力求產(chǎn)品完美的精神。
在我的家鄉(xiāng)泉州豐澤廣場,有一座“鯉魚魚龍”的石球城雕。整個球體由121個花崗巖榫頭拼接而成。上面雕刻著五條翱翔盤繞的龍、三條進化的龍頭鯉魚和十一條躍上浪尖的鯉魚,每一個細節(jié)都栩栩如生,故名“鯉魚魚龍”。
我媽告訴我,這個“鯉魚、魚龍”雕塑是我們學校的杰出校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的作品。一聽說是我學校校友的杰作,我頓時激動起來,心里好像很佩服陸的.校友。
我是通過百度認識這個優(yōu)秀校友的。李思大師從事木雕設計和制作已有50多年的歷史。他的印象很簡單,但每一張記錄他創(chuàng)作的照片,都讓人感受到一種兢兢業(yè)業(yè)、刻苦耐勞、勇于實踐、勇于探索的精神。
你看,當他在雕刻的時候,他專注的表情意味著藝術大師在用心交流和談論他的作品。陸大師的藝術精品一件接一件地欣賞,他高超的技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必須對木刻有深厚的激情,有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創(chuàng)作出如此勵志、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
我媽告訴我,我們學校有很多像魯大師李思這樣的優(yōu)秀校友,比如世界體操冠軍蔡煥宗,上海復旦大學首席教授蘇東水,泉州木偶劇團團長王敬先,他把中國藝術瑰寶木偶藝術傳播到了世界各國。
這些校友在各行各業(yè)的崗位上,以一種熱愛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促進了家鄉(xiāng)的建設和祖國的發(fā)展。我媽給我講了一個又一個優(yōu)秀校友的故事,包括我們學校的建立和發(fā)展之路,以及它的輝煌成就。我深受感動。從故事中我明白了什么是勞動和創(chuàng)造之美,即在勞動中創(chuàng)造美,在勞動中實現(xiàn)價值,在勞動中實現(xiàn)夢想!
我媽告訴我,匠人精神是時代進步所需要的精神,是世世代代必須繼承和發(fā)揚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認為,就是從我們的孩子開始,就要學習工匠精神,把這種工匠精神帶到學習中,積極進取,努力工作.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8
“當工人,就要當個好工人!”父親這樣說,艾愛國就在幾十年的焊工崗位上這樣做。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艾愛國,站在領獎臺上說,我熱愛這個工作,熱愛,我就有激情。短片中,普通青年焊工艾愛國,面對紫銅牢固焊接難題,敢于多次嘗試。面對次次失敗,絕不氣餒,提出采用當時尚未普及的氬弧焊工藝焊接。這種技術需要長時間面對高溫,汗流盡了,人消瘦了,戴著石棉手套的手起了無數(shù)血泡都沒使他動搖,最終一舉成功。成功的他依舊不斷鉆研,改進技術,并將自己的絕技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年輕人。
71歲的他,面對新的難題,依舊迎難而上,挑戰(zhàn)高難度。不斷創(chuàng)新,在技術突破時他常說:“焊工易學難精。我對自己的技術要求是達到極致!
樸素的話語,蘊含精深的道理。
極致,就是最高的.造詣。艾愛國在焊接工的崗位上,對待自己的每一件焊接作品都精雕細琢,做到極致。那么,在我自己的教育工作崗位上,我應該怎樣做到極致呢?
滿懷激情。正如艾愛國所說,熱愛,就有激情,激情,就有創(chuàng)新。幾十年的教育工作,是積累了一些教育經(jīng)驗,然而這些經(jīng)驗是在過去中積淀的。有些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有的教育教學。就拿眼前的疫情來說,線上教學就是我們要攻克的難關。
平臺使用可以學習,但與學生隔屏的情形下,如何能有線下教學的現(xiàn)場感,帶動學生主動參與呢?網(wǎng)絡上推薦了一些老師的做法,這些做法適不適合我所教的學生?我的學生每天在家里是怎樣的狀態(tài)?網(wǎng)課時使用的是手機、平板還是電腦?網(wǎng)課時家中有無父母陪伴?會受到哪些因素干擾?這些疑問是通過冷冰冰的問卷調(diào)查?還是通過有溫度的通話溝通?我想,真正的熱愛,會讓人充滿激情的工作,做到極致。
學無止境。為跟上時代發(fā)展,花甲之年的艾愛國開始學用電腦,打字、制圖,無一不能。主動學習,自我提升,將自己的經(jīng)驗撰寫成論文、書籍,毫無保留地傳給年輕人。反觀自己,雖也能做到主動學習,毫無保留地傳遞。但在自我總結,精煉文字方面做地非常不足。學習,也要追求極致。學必思,思必記,整理成文,才是可以不斷傳遞的經(jīng)驗。
勇于挑戰(zhàn)。無論何時迎難而上,艾愛國的故事警醒著我!半p減”之下,疫情之下,教育面臨無數(shù)挑戰(zhàn)。作為一名有著多年黨齡的一線教師,要敢于走出舒適區(qū),挑戰(zhàn)面前絕不后退,默默堅守,耐心、創(chuàng)新地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這才是一名黨員應有的優(yōu)秀品格!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9
《大國工匠》選取奮斗在生產(chǎn)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他們以高超的技藝、精湛的技術、敬業(yè)的品德和靈巧的雙手,這些工匠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從事的行業(yè)也不是很起眼,但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了“工匠精神”的體現(xiàn)。這些工匠可以說是真正的“國寶”級人物。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制造業(yè)大國,工人數(shù)量眾多,但能被稱為工匠的卻屈指可數(shù)。從表面看起來,工人和工匠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卻有天壤之別。當前,一些貼有“中國制造”的商品在國外成為了粗制濫造的代名詞,只能在地攤上去銷售。就是因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工作的職業(yè)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從中獲得快樂。這也是很少有工匠會去改變自己所從事職業(yè)的原因。這些工匠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yè)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去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他是發(fā)動機焊接的第一人,為此,很多企業(yè)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高鳳林卻不為所動,都一一拒絕。理由很簡單,用高鳳林的話說,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產(chǎn)的`發(fā)動機把衛(wèi)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后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能夠被稱之為工匠,其手藝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于自己制造的產(chǎn)品,卻永遠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制作出來的產(chǎn)品應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肮そ尘瘛钡拇砣宋锕锷M時40余年,先后造了五臺航海鐘,最后一個鐘,創(chuàng)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記錄,從而完美解決了航海經(jīng)度定位問題。而我國的工匠們同樣毫不遜色,他們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xiàn)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fā)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令人嘆服。而這沒有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因此,“大國工匠”詮釋出的“工匠精神”應該成為“中國制造”的內(nèi)在支撐,這樣才能讓我們國家制造的產(chǎn)品釋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作為一名戰(zhàn)斗在中職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我們更加應該清醒地看到祖國建設多么需要能工巧匠,培養(yǎng)這些人才,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們要積極進取,認真?zhèn)湔n,關注關愛學生,勤奮鉆研教學,背負教書育人的義務,為未來的”能工巧匠”們鋪平職業(yè)人生的寬廣大道。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10
最近,央視新聞推出八集系列節(jié)目《大國工匠》,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fā)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筑夢的故事。這群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yè)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脫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在收看該系列節(jié)目時,發(fā)現(xiàn)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yè)奉獻。他們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xiàn)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發(fā)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般精準,令人嘆服。他們所以能夠匠心筑夢,憑的是傳承和鉆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比说男撵`深處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建功建樹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稱為“成功之源”。這個“成功之源”就是—愛崗精神、敬業(yè)自覺。有那么一些人,他們也希望能功成名就,卻缺少必備的“成功之源”。表現(xiàn)在,既不愛崗,更不敬業(yè)。有的挑肥揀瘦,這山望著那山高;有的不務正業(yè),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職業(yè)”上;有的粗枝大葉,不求“過得硬”但求“過得去”;有的濫竽充數(shù),長年累月“占著茅坑不拉屎”。
愛崗敬業(y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內(nèi)容之一。筑就人生美麗夢想也好,踐行核心價值觀也罷,既不是虛無縹緲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俺晒χ础,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職業(yè)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愛崗敬業(yè)是利他的;實質(zhì)上,愛崗敬業(yè)也是利己的。換言之,它是滿足社會需求與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有機統(tǒng)一。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yè),才可望拓展人生價值。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11
打開電視,靜靜觀看大國工匠創(chuàng)新交流大會,而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些大國工匠,既是匠人,又是追夢人。
大國工匠的精神是由這樣一群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他們中的有些人不是名校畢業(yè),僅僅是最普通的勞動者,但是他們每一個人都靠著對職業(yè)技能的完美追求,靠著對技術的.忠實傳承和鉆研,靠著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和堅守,在平凡的工作中掌握著不平凡的技能,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飛機設計大師顧誦芬堅定科學理想,朝夕不倦,經(jīng)歷數(shù)十年耕耘,致力于飛機設計領域,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成功研制殲8Ⅱ飛機,以非凡的成就,書寫了壯麗的人生。20世紀60年代,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面對蘇聯(lián)拒絕為中國研制核潛艇提供幫助的情況,面對帝國主義的虎視眈眈,彭士祿臨危受命,克服種種困難,歷經(jīng)磨難,硬是制造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為祖國安全鑄造了一面“銅墻鐵壁”,為國家走向富強創(chuàng)造了條件,中國也因此在世界上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證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工作,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yè),才渴望擴展人生價值。“大國工匠”給我們展示了中國工匠的博大情懷和無與倫比的技藝。
我們要以工匠精神為動力,立足本職工作,干一行愛一行,要勇于擔當,敢于擔當,善于擔當,真正做到我的崗位我負責,我的工作請放心。作為一名魯泰人,魯泰工匠精神也是我們企業(yè)文化的一部分,它一直激勵著每一個魯泰人砥礪前行,為公司新三十年發(fā)展貢獻全部力量。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12
最近,央視新聞推出了一個八集系列節(jié)目《大國工匠》,講述了八個不同崗位的工人的故事,比如為長征火箭焊接發(fā)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他們用靈巧的雙手和獨創(chuàng)性創(chuàng)造了夢想。這群超常工作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入名牌大學,拿到耀眼的文憑,而是默默的、勤奮的堅持下去,在普通崗位上追求專業(yè)技能的完善和完美。終于脫穎而出,成為“國寶”技師之一,成為某一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劍鋒磨礪。我看這一系列節(jié)目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文化不同,年齡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自己的工作和奉獻精神。他們很熟練。有些人可以在薄如牛皮紙的鋼板上焊接而不漏水。有的.人可以把封口精度控制到頭發(fā)的五十分之一。有的人能感覺到像x光一樣精準,很神奇。他們能夠憑借創(chuàng)造力,依靠繼承和學習,依靠專注和磨練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問運河這么清楚,這樣才有活水的來源。”一旦人們心中有了源源不斷的“活水”,就會有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和成就的“源泉”。我稱之為“成功之源”。這種“成功之源”就是愛崗敬業(yè)的精神。有一些人想成功,但缺乏必要的“成功之源”。表現(xiàn)在,不愛崗位,更不工作。有的挑肥揀瘦,這山望那山高;有的工作不到位,專注于“第二職業(yè)”;有的大大咧咧,不求“命硬”,只求“過得去”;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jīng)“占用廁所”多年了。
愛與奉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容之一。構建美好的人生夢想,踐行核心價值觀,既不是虛無縹緲,也不是遙不可及。“成功之源”根植于你的職業(yè)道德和情感良知。表面上看,愛和奉獻是利他的;本質(zhì)上,愛崗敬業(yè)也是利己。換句話說,就是滿足社會需求和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有機統(tǒng)一。
“大國工匠”感人的故事和生動的實踐表明,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腳踏實地,勤奮、盡責、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能成就事業(yè),拓展人生價值。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13
《大國工匠》了解的是從事制造行業(yè)行業(yè)的技師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研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高鳳林工匠老師傅胡雙錢,還有許許多多工匠英雄,他們有的是在生產(chǎn)一線做裝配高速列車、飛機的工匠、有的是在制造業(yè)、建筑業(yè)等行業(yè)貢獻自己的機靈青春和揮灑青春的工匠巨匠。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和高超的技藝為吃苦耐勞中國創(chuàng)造一個個奇跡。
中國世界經(jīng)濟經(jīng)過最近三十年的飛速發(fā)展。經(jīng)濟總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第二。這都離不開這些工匠英雄們就日日夜夜的無私奉獻。
這些工匠,技藝非常精湛,他們當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xiàn)一絲失誤,也有人能把蜜蜂精度控制在頭發(fā)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等。高級技師高鳳林,他給火箭焊“心臟”。是發(fā)動機焊接的第一人。2.16毫米,是上能火箭增壓器上一個焊點的寬度。
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嫻熟高鳳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術,不由人不折服!這些“大國工匠”,基本是奮斗在生產(chǎn)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是勞動報酬踐行勞動精神的最好引路人。
他們以其聰明才智,敬業(yè)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yōu)槲覀兊臅r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yōu)橹痼@,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14
紀錄片中的“偉大的鄉(xiāng)村工匠”都是在生產(chǎn)第一線奮斗的優(yōu)秀工人,他們高超的技藝和積極的探索精神令人驚嘆。
精湛的技術結合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常被人們譽為“德技結合”。因此,基礎和資本將來自兩種能力,技術創(chuàng)新和做大做強。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反映了普通員工在普通崗位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以及令人肅然起敬、感人至深的“德才兼?zhèn)洹钡恼鎸嵐适。一點都不夸張,平時的敘述都是歲月里無限追求的燃燒。
三百六十行,行出狀元。從《大國工匠》,作者在平凡的崗位上看到了生成的勞動精神和美好!洞髧そ场穼τ^眾來說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尤其是電視上的一些故事和人物,讓我們的記憶穿越時空。似乎就在昨天,這些普通工人才有了我們老一輩勞動模范的精神再現(xiàn),才有了今天高科技建設者的勞動創(chuàng)造。
這些史詩般的人物,不僅在普通的作品中,而且在精彩的藝術畫面中,通過電視紀錄片的載體,我們都感受到了共和國的歷史通過勞動改變著國家的命運。
有的人可以在薄如牛皮紙的鋼板上焊接,不會有任何滲漏,有的人可以把密封精度控制到發(fā)際線的五十分之一。這不是神話故事中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一研究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最常見的工作經(jīng)歷。他畫過火箭焊心,是第一個焊接發(fā)動機的人。0.16 mm,是火箭發(fā)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焊接的允許時間誤差。不管你看了多少遍這么難的焊接技術,你都不禁會想,這到底是技巧還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精神與工作,有時候就是在這樣的歲月里,被雕刻到了共享美與美的極致。
李政道博士說:“你走得越遠,技術就越有靈性!薄洞髧そ场凡コ龅倪@八位工匠,就是在生產(chǎn)第一線奮斗的優(yōu)秀工人的代表。他們以自己的聰明、敬業(yè)和勤奮,描述了一線工人的'非凡工作。他們?yōu)槲覀兊臅r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譜寫了“德技兼?zhèn)洹钡拇竺溃际橇钊梭@嘆的。我們希望我們的新聞媒體能夠借鑒《大國工匠》的成功經(jīng)驗,給廣大勞動者和一線勞動者留下更多的鏡頭、畫面、時間段和版面,把勞動者的故事講好,展現(xiàn)勞動者的風采,讓更多的勞動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造,讓更多的技術轉(zhuǎn)化為藝術,讓勞動變成一場“匠心打造夢想”的旅程。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12-12
大國工匠精神心得體會11-02
《大國工匠人物》心得體會10-24
大國工匠學習心得01-06
《大國工匠》紀錄片心得體會08-30
大國工匠觀后心得體會范文09-23
《大國工匠人物》優(yōu)秀心得體會10-21
勞動教育大國工匠心得體會01-11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體會12-02